top of page

认知心理学的感知特性对界面设计的启示

  • Devding
  • Jun 7, 2017
  • 2 min read

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,它所关注的感知觉过程、注意、记忆与学习、符号表征、模式识别等对用户界面的设计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。通过认知心理学,我们可以了解用户的使用经验知识以及行为逻辑,以消除设计师和用户思维之间的鸿沟。感知指的是人们如何使用感觉器官从环境中获取信息,并把它转变成体验。感知是心理的较高级认知过程,涉及对感觉的对象含义的理解、过去的经验、记忆及判断。人们感知到外部世界的信息,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一种反映事物的心理现象。

为了让产品的界面设计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,就必须了解目标用户的认知活动,所以说认知心理学的感知原理是进行人机界面设计的基础。感知特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:经验影响、目标驱动及环境引导。

1.经验影响

事物具有原型性,事物的一些特征存在与个体的意识中,形成了某种惯性认知或是文化倾向。不同的经历、文化背景,对于相同的认知来源会有不同的思维结果。如下图所示画作,多数人第一印象是星云照片的集合排列,但在测试者对梵高的星空有一定深刻的印象前提下,观者的视觉系统就很难再把影像组织成繁杂的图片墙。

2.目标驱动

基于移动端的应用场景,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变得碎片化,多数时候带着明确的目标使用产品。目标和计划对感知起着决定性作用,使得大脑对目标对象的特征变得异常敏感。如下图所示,某同学要对网购商品进行评价,会在开启App后直接前往个人页面,进入“订单列表”选择对应的商品进行评价。

3.环境引导

交互设计与所存在的环境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,多数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当下情景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,即优先把对象置于一个整体的环境中进行分析。以人记忆英语单词为例,将单词置于语境,或是通过一些故事串联单词,记忆的速度得到提升。如下图所示,单词CHINA中的“H”和“A”为相同的符号,但是观者还是会把他们进行区分。

总结

(1)采用通俗易懂的元素,保持视觉一致。一致性催生使用惯性,很多情况下用户不会认真观看屏幕上的信息,而是依靠使用经验。巧妙的将回忆与经历融入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中,是促进个体高效认知的办法;

(2)理解用户目标,高效引导操作。用户使用产品都带着明确的目标,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行为动机,基于数据调研,确保在交互节点的关键操作上提供对应的信息,加强周边元素对于目标的引导;

(3)减少视觉噪声的影响,避免歧义。信息的呈现受到环境的干扰,减少过渡的元素堆积,确保信息完整清晰的呈现。清晰化的视觉界面不会给用户添加认知负担,也越能够帮助用户专注于操作的过程。

END

Comments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
© 2017 by Devin Ding. Proudly created with Wix.com.

  • 组-1
  • 矢量智能对象
  • YouTube - Black Circl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