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关于“按钮”设计的若干思考

  • Devding
  • Jun 9, 2017
  • 2 min read

按钮是允许用户点击以执行命令的图示,可以是形状或字词。通常来说按钮具备四种状态:正常、鼠标经过、点击、不可用。按钮有两个基本的属性:功能说明,说明当前的功能,同时让用户预见点击后的结果;诱发行为,通过自身的外观属性引导用户的交互行为。无论按钮以何种形式呈现,都应该具有视觉启示以增强用户的代入感,即当用户点击后会有预期的命令被执行。

切换按钮是按钮的一种特殊形式,用来操控某种功能的两种状态,例如“播放和暂停”、“选中和未选中”、“开启和关闭”等。因此,作为“重要非高频”的交互控件,按钮的视觉设计应清晰易懂,配合文案准确地表现按钮的当前功能或状态。“翻译君”的性别选择按钮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视觉表现,但仍然无法明确传递选中的状态。

按钮的设计有以下基本思路:

(1)合理摆放。根据用户的交互姿态,决定按钮的位置是否合理;

(2)适当引导。在按钮状态无法准确传递的情况下,加入文案提供指示或提示;

(3)趣味生动。微动效的加入让按钮看上去更加生动;

(4)基于行为。根据用户当下操作适时选择出现或隐藏,增加按钮的灵动性,引导高效操作。

菲茨定律在按钮设计中具有深刻的应用意义,费茨定律是保罗·菲茨在1954年首先提出。简单来说就是目标越大,所需要调整幅度就越小,越容易被选中。iPhone底部工具栏、三星侧边栏的唤醒操作均始于屏幕四周区域,因为明显的边界设定有利于用户判定位置。

END

Comments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
© 2017 by Devin Ding. Proudly created with Wix.com.

  • 组-1
  • 矢量智能对象
  • YouTube - Black Circle
bottom of page